不太喜歡吃龍眼 較喜吃荔枝 可將龍眼樹接荔枝嗎?
如果可行 部分接 部分保留 可以嗎?
eakfix">
直到目前為止,龍眼樹與荔枝還無法成功嫁接。主要是龍眼與荔枝雖然同屬無患子科常綠喬木果樹,但血緣不 夠接近的關係,而在改良技術上也還沒有成功的實例。
單就龍眼樹來說,它本身若都是由種子發芽後長成的,俗稱「 柳仔眼 」。但用優良品種的種子培育出的龍眼苗 ,不一定會長出好的品種龍眼。因為種子變異性大,種子 長出來的,不見得會跟母株同一特性。所以,龍眼樹本身 之間一般都必須經過嫁接,而且技術上也有一定的難度。
因此,龍眼與荔枝不同,單是龍眼樹本身就是一種需要嫁接的果樹,《廣東新語》記載:「龍眼必經博接乃子, 花頭十汰七八 」。實際上華南人民可能很早( 當與北方接 梨同期)就發明了龍眼嫁接技術。故現在龍眼雖常用播種 繁殖,不過會再進行嫁接栽培。
至於荔枝,在中國的古籍中荔枝最初作「離枝」,《文選·司馬相如〈上林賦〉》:「 隱夫薁棣,答遝離支。」公元 三世紀時張勃著的《吳錄》有「蒼梧多荔枝,生山中,人 家亦種之」的記載。蒼梧便在今日的廣西境內。現在廣東 、廣西及海南的原始森林中仍然可以找到野生的荔枝樹。 可見荔枝在中國南部的栽種和生產已有二千年的歷史,而 蔡襄的《荔枝譜》是中國最早的荔枝專著。
《本草綱目》載:荔枝有補脾益肝、生津止呃、消腫痛、鎮咳養心等功效 。但李時珍說:「 荔枝氣味純陽,其 性微熱。鮮者食多,即齦腫口痛也。」可見荔枝不可多吃 。此外,荔枝也常見於文學作品中,如晚唐詩人杜牧《過 華清宮三絕 》詩有:「長安回望繡成堆, 山頂千門次第開 。一騎紅塵妃子笑 ,無人知是荔枝來 」。說的是唐明皇為 博楊貴妃紅顏一笑,不惜勞師動眾,千里送荔枝的事。蘇 東坡在宋哲宗紹聖年間被貶嶺南,在紹聖二年第一次吃到 荔枝。以後多次在他詩詞內提到荔枝,當中以《惠州一絕 》:「羅浮山下四時春,蘆橘楊梅次第新。日啖荔枝三百顆 ,不辭長作嶺南人」最為著名,亦足見他對荔枝的喜愛。
而北宋時代宋徽宗趙佶《 宣和殿荔枝 》則說:「密移造化出閩山,禁御新栽荔枝丹。玉液乍凝仙掌露,絳苞初 結水晶丸。酒酣國艷非朱粉,風泛天香轉蕙蘭。何必紅塵 飛一騎,芬芳數本座中看。」到了明朝,徐勃《詠荔枝膜 》詩云:「 曾向忠州畫裡描,胭脂淡掃醉容消 。盈盈荷瓣 風前落,片片桃花雨後嬌。」十分寫意!
留言列表